1.江西中医学院所在的湾里区气候怎么样啊?我是河南项城的,想问一下需要带什么衣服,上大学都要带什么啊?

2.一节观摩课 感慨万千多

江西中医学院所在的湾里区气候怎么样啊?我是河南项城的,想问一下需要带什么衣服,上大学都要带什么啊?

苏州项城的天气如何_项城市的天气

据把你家里一年四季的衣服都带来就好了。夏装需要很多,你可以到这边再买。

夏天很长,很热,一般从五月开始就可以穿夏装了,气温最高时有近40度,不过最最热的时候我们放回家了。夏装可以一直穿到10月。然后11月秋装,不会超过2个月,就要开始穿大衣、厚外套了,里面的毛衣也可以穿了,可能我比较怕冷,绒裤也会穿。到12月底羽绒服就要穿了,而且穿着羽绒服还是冷,南方就这样,阴冷阴冷的,在屋里也要穿羽绒服,而且屋里比外面冷。想想接近零度没暖气干冻着的滋味。。。羽绒服一直穿到寒放回家,你到家了下火车都不用换衣服,南北一样。寒来了穿棉服回来或者外套,那个时候会计较暖,但是以我四年的经验,开学还会降温寒流一次,有时候羽绒服还会重出江湖一个礼拜。大概在四月换成单的春装吧,又是穿不了多久夏天就来了。

总之南昌春秋非常短,几乎没过度冬夏就交替了。湾里区我们学校夏天会比市区稍微凉快些,因为靠近山区,空调和汽车这些散热的东西又少。下雨时雷特别大。一下雨就持续好几天,没法洗衣服没法出门。夏天除了下雨很少阴天,总是火辣辣的的太阳,冬天总阴天,难得晴天暖和一会儿。南昌天气很恶劣,很多南方人都受不了,我四年了才勉强适应,一毕业就逃之夭夭,哈哈~

祝你好运~

一节观摩课 感慨万千多

2019年7月的最后一天,周三。早上5:30起床时天气还阴沉沉的,好似在太阳身上裹了一层黑纱网,给这个炙热的夏天增添了些许凉意,心情大好!等带学生到达进修学校时,太阳突然唱起了《变脸》,顿感她的热情不同寻常,心情甚好!学生就坐、调试课件、我讲课解读、高老师讲课解读,一上午就这样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中结束了,感慨颇多。

一、 感恩遇见

人际间的缘分,是在生活中邂逅,又在生活中流逝。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相知和相助。

1. 感恩师父。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何况是认定一辈子的老师,这就是我称高雅、端庄、知性、大气的高莉老师为“师父”的原因。我们因讲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教材的重构和转型》后一篇有感而发的文章《生命的绽放》而结缘,到目前为止不足四个月,一共见了四次面,二次讲座(她在台上做讲座,我在台下听课,她不认识我),一次是工作室的第一次研讨会,然后就是这次讲课。期间有事都是微信、电话联系。但我感觉我们已经认识了四年,三个多月中她导师般给我工作上的引领、学习上的指导;亲人般给我生活上的关怀、思想上的激励,常说要吃好、睡好、美好。

? 关于她本人我在《我们到底跟名师学什么》中分四点阐述过,在这里不再重复,只说一下关于这次讲课:几天前高老师说让我准备一节课,在进修学校讲。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我能行吗?可别砸了您这名师的场子?”,不是怯场,自认为心理素质过硬,只要脑袋里有的就可以展示出来。而是因为我清楚自己的实力,任教六年级段是第二年,加上办事处的学校学生人数少,单科单人单班,平时教学基本靠自己摸索,这样的水平在200多位来自不同学校、高手如云的老师面前展露,还是缺乏底气的。但高老师一句“好好准备,一定出彩”把我退缩的念头一下子打消了,她说话总是那么干脆利落,做事向来都是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如果一再后退,显得我做事举棋不定、优柔寡断、锋芒挫缩。换个角度想,我跟随这位名师才刚刚开始,即使有差池,老师们也不会把我目前的低水平归咎于我的高老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凡事都有第一次,允许自己生命中的不完美的同时尽心准备,于是开始课件制作、构思教学设计,万事俱备。本已信心十足,到了实战,还是与理想有偏差。我生硬的课堂与高老师那种课堂上与学生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形成了强烈反差。而高老师却在学员们面前对我大加赞赏,并为我这节不完美的课做了诸多“粉饰”,甚至不惜贬低自己来抬高我,当我站在报告厅后面的最高处听她在报告厅前面的最低处对我高度评价时,明显感觉到她就站在高高的山顶,我就站在山脚下。高老师本身的高度加上她灵魂的高度,让我再一次感觉到我们海拔高度的极度错位。听过她讲座的学员都知道高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有理论,有实战,可操作性强。是抽象和还原的完美结合。这是她在20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摸索、总结,思考得到的。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说:“很多东西不抽象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就无法得到事情的真相。”因为所有的研究最终都要付诸于实践之中,脱离实际的研究就成了坐而论道。

? 我的恩师,我的朋友,我的姐姐,她本身的善良加上她的高情商,她总是为他人着想让人感到舒服、畅快。从相识到现在,跟随她,我的眼界宽了、广了,虽然行动上还有偏差,但比起没有目标、毫无目的的行走方式,现在的我思路清晰了,好比在黑暗的田野里有一束亮光指向前行的道路,当然了,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犹如高老师所说:不怕慢,要有牵着蜗牛散步的心情!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久于善良,合于性格,终于人品。感恩老师待我如此宽容、耐心,用心!

2. 感恩范主任。

之前教体局教研室几位领导来我校检查工作时范春雷主任听过我一节课,他从教学理论、教学理念并结合自己一线教师的实战经验进行评课。他很清楚我讲课方式及思路的不足之处,当时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好好请教。当我就这次讲课向他请教时,范主任在繁忙的空隙结合我上课的实际情况细致耐心的给出意见和建议,强调上原滋原味的课,不能上成了表演课,而失去课的真实性和灵活性,特别感谢!

3. 感恩进修学校的领导和老师。

? 早上到达教室,想着利用101与手机同步播放,发现教室没有网络,联系曹晓伟老师,他二话不说不辞辛苦跑到五楼教室帮忙查看、安装。上次培训他和赵林萍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五天的相处,他们早来晚走认真负责的态度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曹老师的话说就是“感恩我们的每一次相遇”。讲课之际,可爱善良的林萍老师也发来照片为我加油打气。

? 魏怀明主任连任我两期班主任,他睿智、谦和、张弛有度,也是我这次上课时的班主任,看到他倍感亲切。与学生时代不同,成年后遇师感觉弥足珍贵、倍加珍惜,于是把进修学校当成了母校,每次培训,都是优秀学员,每次提起进修学校,顿感温暖!

? 这次特别感谢刘玉荣老师,学生上课结束,由于天热,家长在等,急着把学生回来,没等高老师讲完,我们就出发了。走到门口才发现根本没有出租车,一辆车又坐不下,正想着叫车之际,刘老师停下车直接让同学们上车,想着走到有出租车的地方让她回去,没想到她很坚持:“你就不要客气了,你在前面带路就是了”,到了我们学校,刘老师轻描淡写说起因急着回去接人车速太快为躲避罐车差点与前面的车辆相撞的惊险一幕时只说:“可能吓着孩子们了”,而她自己的惊吓心情、安危丝毫不提,我与刘老师第一次见面,她就如此帮忙,我想不但对我和我的学生们,这是一脸温和智慧微笑的刘玉荣老师一贯的对人对事的风格。

? 进修学校有这样一群务实能干、克己奉公、精诚团结的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去坚守,想不发展都难!进修学校不但为项城的教育事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教育人才。

4. 感恩团队

? 我们高莉工作室的20多位老师来自十多所不同的学校,他们积极乐观、热情好学、谦和有才。自工作室成立以来,不落下老师提供的任何一次听讲座的机会,认真做好笔记,写下心得感悟。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当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石还要坚韧;在这个团队里,我深感自己的渺小,犹如井底之蛙一般。一个多月来,工作室的兄弟姐妹不断地给予我支持和鼓励,让我不敢怠慢,促我成长。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把和需要的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相信我们这一批马在伯乐的指引和引领下,都能成为千里马!也相信自己这匹掉队的马能赶上这支坚强有力的部队。

二、 习惯的力量

? 在机不离手的今日, 很多人习惯刷微信、浏览网页,追剧。而高莉老师的两个习惯是读书和网研。习惯每晚读书一小时,习惯每周网络教研三小时。车里,床头,办公桌都有书,有空就读,见缝插针。有人问她是怎么坚持的。她说“无所谓坚不坚持,一个习惯而已”。好一个习惯,习惯就不需要费劲心力,自虐般的坚持。把努力变成一种需求,犹如不刷牙就难受,不吃饭就饿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不“胖”都费劲。而我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习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以陪孩子为借口为自己开脱,做事总想找一个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段去完成,不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这里我又想到教研室胡新颖主任抱着孩子去蹭课,边学习边哄孩子的情景。成功没有捷径,必须付出。不要只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羡慕他们比你活得精彩,却不曾看到他们背后的艰辛。像就在我们身边的高老师和胡主任,她们习惯读书(专业的,现代的,历史的,传统的),习惯实践(探索新知),习惯写作(记录活动、反思人生、总结生活,凝聚人心)。没有休息日,熬夜成了家常便饭,要知道,越积极才会越快乐,越努力才会越幸福!

三、 本节课的 反 思

1.课题的选择。

本节课《圆柱的侧面积》是从《圆柱的认识》这节课中分离出来的,分离的原因有3:(1)目前为止我是第二年教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第一次上这节课时,发现这节课时间不够用,很迷茫。因为单单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它的各个部分、了解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大约需要花费25分钟时间,再牵涉推到公式、计算侧面积的话,要么潦草,要么中断。(2)班级的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60%又是住校生,从家庭获取学习辅导的可能性很小,加上学生基础差,在授课上取少食多餐的方法比一口吞下去再慢慢消化要好得多。(3)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高老师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教材的重构与转型》让我知道,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按大纲要求固定的课时划分来进行,这种教材的重构和转型的教学思想犹如一束亮光照进了我的教学生活,为我这个没有教学经验又迷茫无助的小生打开了思路,让我知道分数乘法和除法可以放在一节课讲、正比例和反比例可以放在一起讲,大纲划分的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拆割、划分。所以我就大胆把这节课拆分出来。

2. 导入的方式

在我任小学六年级的两年时间,分离的方法讲过一次,还是这个班级的学生,接到高老师“命令”,我就在想不变换一下导入的方式学生就会觉得没有新意。因为女儿喜欢做手工,就想到孩子做手工的情境,只是小不太配合,平时说话一套一套的,真当起演员来还真差火候,此刻非常理解导演的不易。不太完美,也没有机会重新拍,觉得也能起到相应效果,就凑合着用了,一学生们熟悉这两个孩子,再者手工比较贴切学生的生活、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变废为宝的思想。

3.探索中的点拨

? 由中的卡纸要包在奶粉盒的周围引出“化直为曲”的思想。

?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操作,把卡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经过本次的课堂我发现这个环节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剪、去裹,因为已经有了的展示,孩子完全可以接着来说自己的看法,此刻有一个孩子上台说明思路即可),并展开讨论,他们会知道纸的大小就是圆柱的侧面的大小,这是获得圆柱侧面积的一种方法,进而出示圆柱形建筑物的,让孩子们看这样的侧面积计算也是用纸包一包吗?们会知道这样的操作不可行,不可行怎么办?需要一个一般的、普遍的、可行的方法像其他直面图形的面积一样推导出一个公式,在这一点的设计上,我在上一次的课上不是这么讲的,就直接一裹学生观察就得出长方形的长是围成的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围成的圆柱的高,讲过之后就开始反思,这样相当于把学生的思维定式化了,虽然说学生也活动了,公式也得出来了,可学生没有经历圆柱的侧面积一个曲面如何转化成平面(也就是说怎么把圆柱的的侧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的过程,不要小看一个“直化曲”,“曲化直”学生得到的思想不一样,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对全面人才的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好比运算律和运算公式的逆运用一样,刚好借这次讲课的机会让学生体验一下由曲面化成直面的过程,在让学生动手实践、去剪由曲面化成直面的过程中是完全交给学生的,在这里我出示了几个问题帮助同学们去探索:(1)你会怎样把圆柱的侧面剪开?剪开后转化成了什么图形?(2)前后两个图形各部分有什么联系?(3)怎么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不过这部分课件出示的晚了一步,这说明对课堂的整体思路把握还不是很顺畅,又缺乏对课堂实践的预设,导致用时较长,在这里还是有眼高手低的嫌疑。总觉得这几天自己已经准备的比较充足了,不过那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的话,像我这种水平的靠随机应变产生的效果肯定不太理想。

4. 课堂总结

这个环节我设置了3个小问题: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这个问题的意在培养孩子的总结能力,也是帮助孩子捋清刚学内容的思路。

(2)怎么得到的?这个问题主要是为孩子能通过动手自己操作、探索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一个自我肯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还有其他的收获吗?这个答案可以畅所欲言,不局限于本节课内容,可以说:我今天来到一个从来没到过的地方;在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教室学习;握有重新学习了这节课等,让孩子学会去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思想,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自己的所得所想才是真正的收获!由于前面探索用时过长导致这个环节也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5.课堂小达标和课外题

? 这个是我们学校数学常态课堂“1352”教学模式中五个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出了五个达标校小题目,由易到难,不但保证学生有信心做,又不会导致骄傲自满。意在检测学习效果。课外题目设计的一篇作文《不一样的课堂》,学习数学不是单存的计算和推理,还要让学生会叙述,会写,根据实际情况写,为高年级数学打基础,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基础,因为只有把学科之间融会贯通,学生才不至于偏科,不至于遇到问题找不到出口。

? 本来设计精美的一节课在我这里就这样打折了!如果这节课由高老师来上,定能起到翻倍效果,由于她自身的学术专研加实战经验,她的的课堂堂可公开,节节可观摩,这就是差别。高老师在200多位来自不同学校前来学习的老师面前放出豪言:“一年以后,我还给你们一个不一样的张XX!”,其实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2019年6月15日,我正式踏入高莉名师工作室的大门,一年时间,在剩下的319天里,我将告别闲思、闲事,多一点专研和思考,静下心来阅读,并把随想、随看、随感用文字表达出来,不管300余天后走出名师大门的张XX是否能够脱胎换骨,起码保证人生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