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洪湖水怪到底是什么呀

2.地球上哪里缺乏水源最严重?为何缺乏水源?(作文素材)

洪湖水怪到底是什么呀

湖北洪湖明天是什么天气情况_湖北洪湖明天是什么天气

发现了就不怪了

十多年前,新闻媒体很是喧闹了一阵子,因为洪湖出了水怪。

于是乎,与水怪相联系的各种传闻一下子铺天盖地。每一个传闻都言之凿凿,煞有介事。水怪出现的地点集中在龙口的双潭。据说,双潭是700多年前长江溃口形成的,呈多边形,且与任何湖泊河流都不相连,这就为水怪的出现做了很好的铺垫。双潭又称为黑沙潭,如果与水怪联系起来,仅黑沙潭这个名字便透出了一丝恐怖。看来,黑沙潭注定要有水怪的。

更让人惊奇的是,水怪出现时的滔天巨浪简直就与科幻**、或者动画片中怪物将出现时一般无二,有的甚至与当时的天气情况都珠联璧合。最早发现水怪的时间是1969年。据说,水怪出现的这天下着倾盆大雨,雾气腾腾,而且距此30余里的田家口溃了堤。目击者抱着一个装有财物的坛子冒着大雨向距离黑沙谭约50米的高土墩上跑,他要在灾难来临之前埋藏财物。就在此时,电闪雷鸣,潭中央巨浪飞溅,水怪出现了。让人吃惊的是,此人竟在倾盆大雨加水花飞溅中看清了水怪的鳞和翅,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此人有如神助,或者说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他竟然看见了翻滚的水怪身上的鳞片还沾有青苔。嗨,整个一个恐怖题材,整个一个**镜头的重新回放。可竟然就有人信了,甚至还把水怪的出现与黄家口溃堤联系起来,说倒口与水怪有直接联系。

此后水怪便隔三差五的出现,且每一次都变幻着不同的身形。14年,水怪又出现了。这次是一个15岁的少年在深夜见到的,当时,黑沙潭内的水怪两眼射出两束蓝幽幽的光。16年,一个放牛的老汉被一个像长水杉条的水怪吓得跌倒在地。1982年,一个渔民在晚上10点看见一个像水桶粗、形如蛇状的水怪,它的头露地水面约有1米。让人喷饭的是,吓掉了魂的目击者在晚上10点钟竟然看清了水怪身体的颜色是棕黑色的。

这些东西本来没有人当回事,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欧洲出了尼斯湖水怪,于是乎,新闻媒体也想折腾出一个中国特色的水怪。洪湖水怪很配合媒体,便在—1986年连续3年在黑沙潭“现身”。消息沸沸扬扬,一时间,来到洪湖欲一睹水怪真颜的人们大增。观光、猎奇、或看热闹的人把个黑沙潭围得水泄不通。水怪甚至惊动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们,他们组成了探怪组,专程到洪湖,进行实地考察测量,想揭开水怪之迷。可此时,水怪却羞怯得不敢露面了。

后来,欧洲人搞清楚了,尼斯湖水怪是几个无聊之人的恶作剧,他们把几张不同的照片合成在一起,制成了轰动一时的尼斯湖水怪。与这个消息同步的是,洪湖水怪也烟消云散,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近日,湖北省洪湖市龙口镇双潭村龙潭不知名的怪物再现水面。这是“龙潭水怪”迄今为止第三次出现,同时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近500村民有幸目睹其15分钟。

4月29日22时,洪湖市龙口镇双潭村4名干部在去村民家中收取电费款途经龙潭时,发现潭子的南边离岸10多米处,有一头部如水桶粗、双眼放绿光的怪物正缓缓向东北方向游去。4人当即被吓出一身冷汗,急忙叫来村里的群众一同观看。在近500村民目睹其15分钟后,龙潭水怪沉人水底。

洪湖市龙口镇双潭村因村东、西两边各有一个水潭而得名。村西边的水潭因潭里时有不明物出现,当地人认为有灵气,称之为龙潭,不明物则被称为“龙潭水怪”。

“水怪”第一次被发现是在1988年6月,村里抗旱抽水的师傅在晚上12时看到其从潭子的南边向北游去,两眼相距近1尺,眼放绿光,5分钟后消失。 1989年 4月,湖北省水生物研究所到实地考证,确认该潭有600余年的历史,并探测到在龙潭南向北50米处的水下有一对直径2米的大洞,疑为水怪藏身之处。

“水怪”第二次现身是在1998年8月的一个下午。当时村妇谈三梅到潭边洗菜,看到一长4米,宽15尺的黑色物体,以为是漂在水面上的一棵树,便回家叫丈夫拿竹篙来捞,不料该物正缓缓游到水潭中间直至消失,此时夫妇二人才恍然,刚才看到的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水怪。

地球上哪里缺乏水源最严重?为何缺乏水源?(作文素材)

 作为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千湖之省”湖北最大淡水湖的洪湖,一直以来,这里就被称为长江中游的“水袋子”,今年却遭遇湖干见底的窘境,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整个江汉平原,洪湖地势最低,周围所有的水都往洪湖流,洪湖是个有名的‘水窝子’,怎么会旱呢?”当地气象局一位人士如是说。

荆州当地一位老记向新快报记者感叹,以前他几乎每年夏季都要来洪湖,每次到洪湖都是因为这里涝,想不到今年来洪湖是因为这里旱了,这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

降水少升温快洪湖蒸发量大

曾小东是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通过多年的研究,他发现,洪湖是一个“碟”形湖泊,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湖水浅,“即使湖心也没有很深的湖沟,最深处不超过1.35米,这个结构使洪湖不仅装不了多少水,也经受不了干旱。”

尽管如此,每年冬季洪湖还是要往长江释放一些水,以迎接来年雨季的来到,“这已经形成一个惯例”。按照这个惯例,去年冬天,洪湖也曾向长江放水。往年这么做没一点问题,但当2011年春季来临的时候,所有洪湖人都开始为这一行为而纠结。

洪湖遇到了过去几乎很难遇到的大旱!洪湖水的来源,主要靠下雨,但今年春节过后,洪湖地区只降了两场毛毛雨,连地皮都没湿。直到5月21日,当地才终于下了一次中雨,但这场雨给洪湖唯一的变化是:将干裂的湖底变成了无边淤泥。记者了解到,这三次降雨,都属于人工降雨!

洪湖市水利局总工程师程刚告诉新快报记者,今年元月至5月20日,洪湖累计降雨量只有144.2毫米,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年份,比洪湖旱情最严重的1962年少250毫米。

降水少,升温快,导致洪湖湿地蒸发量大,加上4月旱情出现以后洪湖周边抗旱需要,附近农民抢抽湖水,加速了洪湖水位的下降。

排水闸外水位低不能引水灌湖

洪湖与长江过去是连在一起的。

洪湖管理局主管湿地工作的副局长晏儒洲说,过去长江大堤不坚固,一到洪水季节,洪湖与长江就“融为一体”。建国后,长江大堤修得一天比一天坚固了,洪水冲击江汉平原的次数大大减少。但“小兄弟”毕竟离不开“大哥”,后来,有关部门在长江沿河堤修建了许多涵闸,到了秋冬季,洪湖水位高,同时也为了迎接来年的降雨,打开闸门,让过量的洪湖水排入长江;四五月份,为了将长江中丰富的鱼类补充进洪湖,提涵闸,江水入湖。

但到了今年春夏,长江与洪湖的水置换,变得举步维艰。主要是今年长江的水位较往年相比,明显下降。洪湖市水利局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今年长江水位比历年同期偏低2.5米—5.6米。5月21日,在历经五天长江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后,洪湖新堤排水闸外江水位依然只有21.19米,比洪湖水位低2.01米。按照程刚的说法,水面在闸底以下,无法自连通,不可能引长江水灌湖。

承担调蓄作用洪湖不堪重负

江汉平原的水系被称为四湖流域,由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四大湖及成百小湖泊组成。四大湖中,长湖处在最上游,三湖、白露湖居中,洪湖处在最下游。洪湖也因此成为诸水汇归之地,因而成为具有江南地理特征的水网地区。

曾小东告诉新快报记者,4个湖泊承担着长江中游地区涵养水分的作用,同时,在缺水时,也承担者释放水源的作用,对舒缓旱情有着重要作用。每年夏季,湖水蒸发厉害,4个湖互为作用,能产生很多链接效应。

同时,每个湖泊都有着重要的调蓄功能:水多的时候,大小湖泊一起接纳;水少的时候,大小湖泊一起出水抗旱。

然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喊出“把水稻插到湖底、把庄稼种到湖心”的口号,导致“四大湖流域”中的三湖、白露湖就此消失,变成了农田。近几年,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江汉平原众多小湖泊也先后消失。

洪湖也在当年修了围堤,面积由原来的130多万亩,变成了60万亩。

四大湖流域的调蓄能力由此大大降低。由于长湖与洪湖相比要小得多,洪湖在整个流域所起的调蓄作用更大,年复一年,洪湖日益不堪重负。曾小东举了一个例子,原来一户人家有4个水缸,现在变成2个,而且水缸也变小了,积聚的水少了,但喝水的人还是那么多,甚至更多了,问题当然会接踵而至。

据程刚介绍,由于今年的干旱导致洪湖这个“水袋子”干了,而“四湖流域”中的长湖水也干了,“四湖干渠”也已经干涸无水。

影响

水利

自然规律被打破了 长江“桃花汛”第一次销声匿迹

其实,今年的干旱已是洪湖地区短期内出现的第二次极端天气现象:2010年夏季,洪湖地区下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暴雨,据洪湖气象局昨日向记者介绍,该场暴雨连续降水量平均566毫米,超历史同期最大值,导致当地出现大面积洪涝灾害,连洪湖街头的水都有1米多深,城乡百姓和洪湖渔民损失惨重。

洪湖地区接连出现异常天气,让人不由得联想到目前网上热议的长江中下游此轮干旱与三峡大坝的关系,而在洪湖本地的论坛中,这样的声音也有出现。

洪湖气象台台长自称也很关注网上关于这一话题的争论,但他告诉记者,洪湖连续两年的异常天气应该与三峡大坝的修建无关,他的理由是:“从1998年后,从洪湖当地的气象记录上看,灾害天气变化不频繁,属于正常值。”他支持“没有三峡大坝,可能今年会更干旱”这一说法。不过,他也承认,“可能有些规律我们还没有掌握到。”

洪湖市水利局总工程师程刚也认为,三峡工程对防洪是有益处的,“对今年的旱灾影响不大,三峡大坝加大下泄流量后,应该说现在的江水要大于往年的自然流量,三峡大坝的调蓄功能显而易见。”

唯一令程刚感到遗憾的是,今年的严重干旱,导致每年4月长江都会出现的“桃花汛”销声匿迹了。“桃花汛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自然规律,对沿江湖泊的鱼类补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灌江纳鱼’说的就是这个。但今年第一次没有桃花水了,这个自然规律被打破了,这是过去从未出现过的,但愿它不会成为一种记忆。”

农业

眼巴巴盯着一点水 沿湖各镇农民筑坝抢抽湖水

据洪湖市一位官员讲,当地抗旱主要引用洪湖水源。但随着洪湖湖干见底,它已经没有能力向洪湖市其他内河补水。

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引用长江水!叶家边提灌站是洪湖市唯一的一个从长江提水的站点,设计流量每小时3.6立方米,原有4台装机,如果发挥效用,能够灌溉四五万亩农田。但长江的低水位,导致该提灌站抽水管够不着江水。即使到昨天,尽管经当地水利部门努力已有两台装机开始从长江抽水,但也是杯水车薪。东荆河是流经洪湖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洪湖水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5月21日,东荆河淘米埠从汉江入河流量每小时4.08立方米,就这点水,上游县市也正眼巴巴地盯着,由于缺乏协调,各流经县镇各自筑坝抢水,东荆河水位一天内下降0.52米。据程刚透露,目前洪湖从东荆河提取的水都是河槽的存水,如果再无有效降雨,东荆河有可能断流。

抗旱水源严重缺乏,导致沿洪湖各镇农民抢抽湖水,“部分村民因为取水问题互相争斗,甚至出现攻击基层干部的现象。”

5月,正是中稻抢插的关键时期,由于缺水,农民只能让腾出的土地荒着。据洪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的资料:截止到5月21日,全市受旱面积90.1万亩,其中成灾面积55万亩,绝收面积6.8万亩,中稻无水插秧面积33.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