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年容易出现哪些极端天气?

2.今年全国很多地方出现极端气候,请问是什么原因,以后极端气候会不会越来越频繁

3.南方高温,北方特大暴雨,今年我国天气为何如此极端?

4.1816年,为什么这一年诡异的没有夏天,7月飞雪气候大变?

5.今年出现极端天气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6.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影响2020

7.中央气象台宣布1月还有冷空气,造成这种极端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年容易出现哪些极端天气?

近些年极端天气现象_某些年份出现的极端天气

我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由地形、气候、植物、土壤、生物等诸多因素组成,其中气候因素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因素之一,是指大气多年平均状态,长期以来大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全球气候也在不断发生动态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不仅可以来自自然,也可以来自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最熟悉的是“全球变暖”,一方面人类广泛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人类破坏了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削弱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这两个作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加强了大气的保温作用,带来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全球变暖不仅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一样简单,还会对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变化、自然灾害恶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产生广泛影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极端天气厄尔尼诺现象是源自南美洲秘鲁的厄尔尼诺,最初是当地渔民发现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秘鲁西部的太平洋海域受秘鲁寒流影响,海水温度一般较低,秘鲁韩流等上升性寒流,海底淤泥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大量购买冷水性鱼类。但是秘鲁沿岸的渔民发现,圣诞节前后(11月至次年3月)秘鲁寒流异常水温上升导致海洋鱼类大量死亡。当地渔民称之为厄尔尼诺现象。

我国南方地区雨已经下得很大,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仅从6月2日到6月9日的这一周,我国南方长江以南地区很多地方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特别是广西桂林永川在一周内监测累计降雨量达694毫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北京一年平均降雨量也只有600毫米,桂林永川在一周内就下了北京一年的雨。广东惠州龙门一周总降雨量为852毫米,接近1000毫米,进一步夸张!这么多雨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落下,已经导致很多地方洪水灾害加速,河水水位暴涨。

截至6月9日14时,由于南方洪水灾害,广西、贵州、广东、江西、湖南、福建等11省(区、市)262.7万人受灾,22.8万人紧急搬迁部署。1300多所房子倒塌了。直接经济损失40.4亿韩元。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表示,从春末到初夏,华北高温、长江中下游降雨是南北天气相关应对的特点之一。

今年全国很多地方出现极端气候,请问是什么原因,以后极端气候会不会越来越频繁

原因很多,直接一点说,今年国内比较典型的极端气候有东南的强台风(桑美达十七级);川渝地区的持续高温干旱;北京的多雨及多次强降雨等,这主要是热带低压持续强劲,北方高气压较弱等因素造成的;

出现这种气压异常又是全球范围内的总体因素决定的,由于全球大气污染,气温总体持续上升,破坏了地球气候的稳定,所以近年来极端气候越来越多,加之今年太阳活动活跃,加据了这种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

如果大气污染得不到根本控制,这种发展趋势难以改变,不过考虑到今年还有太阳活动的因素,所以明年或今后几年的极端气候可能没有今年这么突出。

南方高温,北方特大暴雨,今年我国天气为何如此极端?

每年夏季,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因素,就是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在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会向北移动,西太副高也会随之而向北移动,在西太副高的西北边缘,就会形成我国的雨带,这是因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会顺着高压脊移动,与冷空气交汇之后,就会形成锋面雨。随着西太副高的移动,我国的雨带也会随之而移动,由此形成了华南降雨、梅雨以及华北雨季等。

而受西太副高统治的地方,当地会出现晴朗少云的天气,当地气温较高。最近我国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压的增强,使得南方多地受副热带高压的统治,以至于形成高温天气。

北方暴雨的原因:

首先,西南低涡是在青藏高原特殊地形和一定环流条件下形成的,一般出现在九龙、巴塘、德钦、康定、昌都一带,也可能在四川盆地形成。大部分的西南低涡都会在36小时内消散,少部分的西南低涡能维持6-7天。

不仅如此,20%的西南低涡可以移动,其中70.7%是向东移动,一直沿着长江流域进入海洋,只有21.12%会朝着东北方向移动,会途径多个省份,其中就包括华北地区,还有9.1%的会朝着东南方向移动。

而西南低涡是一个降雨系统,由于气压低,周围的暖湿气流会被卷入其中,热空气上升,温度降低凝结成水滴,导致降雨。所以,过去几天,西南低涡经过的地方都在下雨。

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围低,也可以导致降雨,一般是指高空500百帕的高度(5000米左右)的冷性气团。而西南低涡则一般在700百帕或者850百帕的高度,两者高度上有些微不同。

低空急流是一种动量、热量和水汽高度集中地带,一般处于500百帕以下的高度。西南低涡,冷涡和低空急流原本各自都可以制造一场暴雨,但它们这回一起相互作用,再加上这回受副高外围偏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实现了持续的水汽输送,所以造成了大范围的特大暴雨。

1816年,为什么这一年诡异的没有夏天,7月飞雪气候大变?

1816年,这一年诡异的没有夏天,7月飞雪气候大变是因为坦博拉火山爆发,喷出的气体遮盖着太阳,导致全球降温所致的。

无夏之年

1816年是我国的清嘉庆二十一年,据史料记载,在这一年的农历六七月份,我国的江西、安徽等南方地区发生了极端的天气。长江流域在7-8月份竟然飘起了大雪,江西彭泽地区6月份气温骤降,山上出现积雪,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在7月份,突降大雪,地面雪花有一寸多厚。由于气温骤降,长江流域的百姓们在六七月份竟然开始烤火了,真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奇观。

由于气温骤降,严重影响了地里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当时的粮食大量减产,进而导致粮食危机。由于这种极端天气,持续了近3年,导致人们没有粮食可吃,开始吃树皮,最后连树皮都没有了,只能吃观音土充饥,不少人在这场自然灾害中丧生。据史料记载,云南饥荒最为严重:?是岁大饥,路死枕籍?。

同一时期,除了我国之外,整个北半球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英国7月降雪,德国8月入冬,草木结霜,河流结冰,农作物被冻死,欧洲大约有20万多人死于这次突发的自然灾害。由于1816年的夏天,气温骤降,7月飞雪,欧洲称这一年为?无夏之年?。

坦博拉火山爆发

我们常说?六月飞雪?必有冤情,难道是因为这一年有天大的冤情吗?显然不是,这一切的发都是坦博拉火山爆发所引起的蝴蝶效应。

坦博拉火山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部的活火山,在1815年发生了大喷发,这次喷发从当年的4月5日持续到7月中旬,这是世界上有历史记载的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指数(VEI)为7。火山爆发的巨响在2500千米之外,都能听到。火山爆发喷射出1400亿吨岩浆,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那颗爆炸威力的5万倍,导致约71000人遇难。

蝴蝶效应

坦博拉火山的大喷发引发了蝴蝶效应,坦博拉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和一些气体把地球包围,气体中又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在经过大气层时发生反应成为了溶胶,阻挡并反射了太阳光,因此地球没有了太阳的热量,所以气温也就下降了,最终导致全球的气温下降了0.53度。其影响在次年的1816年在全球突现出来,出现了罕见的天气异象,北半球出现了?无夏之年?。

谁能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场火山爆发,能够这么严重地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蝴蝶效应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也从一个侧面再一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否则一旦它出现问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特别是近年来的全球变暖问题,值得我们警惕,保护地球从你我做起!

今年出现极端天气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应该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至1997年的20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76-77年、82-83年、86-87年、91-93年和94-95年出现过5次。1982—1983年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列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深化了对这种气候异常现象的认识。首先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所以在80年代后,科学家们把厄尔尼诺现象称之为“安索”(enso)现象。其次是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美智利海域,而且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无论发生在哪时,都会迅速地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厄尔尼诺(ELNINO)在西班牙语中是“孩子”之意,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区的海水表层温度在圣诞节前后异常升高的现象,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从我国6-8月主要雨带位置来看,在75%的厄尔尼诺年内,夏季雨带位置在江、淮流域。形象一点说,热带地区大气环流的低频振荡可比作是热带地区的心脏跳动,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就好象是热带地区得了一个心脏病,使得规律性的低频振荡出现了异常现象。

当上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遍及整个中、东以及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温正距平高达3℃以上,海温的强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减少,秘鲁的渔业生产受到打击,同时造成厄瓜多尔等赤道太平洋地区发生洪涝或干旱灾害,这样的厄尔尼诺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事件。一般认为海温连续三个月正距平在 0.5℃以上,即可认为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相反,如果南美沿岸海温连续三个月负距平在 0.5℃以上,则认为是反厄尔尼诺事件,又称拉尼娜事件。当前据气象学家的研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全球不少地区的气候灾害有预兆意义,所以对它的监测已成为气候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根据对近百年来太阳活动变化规律与厄尔尼诺关系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减少期到谷值期是厄尔尼诺的多发期,并有2至3次厄尔尼诺发生。

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影响2020

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

拉尼娜对我国东北夏季气温有影响。气温偏高,而在厄尔尼诺年份,夏季气温往往偏低。东北是我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气温变化对粮食产量有一定影响。

拉尼娜对我国华北汛期降水也有影响。在拉尼娜期间,华北汛期降水量容易偏多,拉尼娜年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有利于形成华北汛期多雨的大气环流形势。

在多数拉尼娜事件次年夏季,东亚夏季风易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易偏北,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

拉尼娜事件的强度大小

但是,北方多雨区的范围、中心、强度等特征在不同拉尼娜事件的次年夏季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会受到拉尼娜事件本身的强度、其冷海温中心的位置、及其在春夏季不同发展演变趋势的影响,也会受到其他海域海温、高原积雪和北极海冰、大气季节内振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农业方面,一是需注意暴雨洪涝的影响,尤其是北方区域性暴雨过程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二是南方部分地区需做好干旱应对工作,减少持续干旱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称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拉尼娜现象是什么?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拉尼娜现象是一种气候现象,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并且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强度很大,会持续很长时间。世界多个地方的温度,降水以及风暴都会受到影响,对我国也会产生很多气候方面的影响。拉尼娜现象对于天气的影响,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呈现相反的情况。

1.拉尼娜现象是一种赤道太平洋中部以及东部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降温,并且会有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化

在拉尼娜现象出现的时候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异常情况,拉尼娜现象会让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变得非常冰冷,而东部信风将会把表面晒的很热的海水吹到太平洋西部,这会造成西部海平面比东部海平面高几十厘米的情况。而西部的海水温度也会增高,气压也会下降,所以会形成台风以及热带风暴。

2.拉尼娜现象会对我国的气候带来很大影响,也会影响到世界各国

气候会出现很多极端情况,我国由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极寒天气,或者是非常丰富的降水。对我国冬季的影响比较大,非常容易出现冬天非常冷的情况。而拉尼娜现象也会让我国夏季的气温偏高,我国东北地区感受会比较明显,及高温的天气也会对粮食的产量造成很大影响。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我国华北地区的汛期降水量也会变多。

总而言之,每一次拉尼娜现象都各不相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会由于其他因素而变得不一样,而气象局也应该时刻关注预报,给居民做出预警。拉尼娜现象也是地球气候的自然驱动,通常会让全球气侯产生降温的作用,不过温室气体滞留的热量也能够抵消这种影响。而今年的拉尼娜现象也势必会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发生概率达70%,会对我国产生什么影响?

2020年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已经发布权威说明,这意味着全球的气候大变可能会进一步的加强,当然同时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将对我国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是强度大小不一样,所以该准备的就准备,这也是继2020年出现一次弱厄尔尼诺现象之后的一个新自然现象。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会携带降温的信号出现,这是常规的一些现象。

当然拉尼娜现象虽然是具有降温的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地球会出现“急剧”的大降温情况,因为如今的地球变暖可能已经远远大于了拉尼娜现象的降温程度,所以2020年依然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NOAA确定拉尼娜现象已经出现

根据NOAA在9月发布的新公开数据显示,其实拉尼娜现象已经在8月出现了,并且接下来预计它将有75%的概率持续整个冬季,所以今年冬季将可能是拉尼娜现象的主要时段之一,通过对近几个月的Ni?o3.4海面温度异常监测数据显示,它们已经达到了平均值,并且在8月的收集数据之中,已经出现了-0.6°C的最低极限值,虽然这不是唯一的标准,但是综合的数据已经满足了1986-2015年的长期平均值。

同时根据大多数动态计算机模型预测,整个冬季海表温度将保持在-0.5°C拉尼娜阈值以下。所以上面NOAA已经发布了冬季75%的概率,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之下,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的变化将持续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现象,虽然厄尔尼诺现象也会带来影响,但是两者是相反的。同时拉尼娜现象还会导致印尼的降雨多于平均水平,南部非洲凉爽潮湿的天气,以及中国东南部较干燥的天气以及其他影响。

2020或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之一,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有多大影响?

大家都知道发生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比如新冠肺炎疫情一直在我国持续了大半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被放在家里面很久没有去学校现在有个现象,大家应该已经发现。

夏天的天气异常炎热,一直持续到冬天,相比较于去年冬天或者前年冬天,今年的冬天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好像过了一个假的冬天。今年的冬天并没有那么的寒冷,甚至我们感觉到有点燥热。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我们的周围,不乏看到一些仅仅只穿一个针织衫就外出的人。今年天气作为历史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天气年份之一。

但是根据调查情况,组织向外界说明:今年产生了一种拉尼娜现象。这种现象将对我国的气候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今年的夏天异常的炎热,这种气温一直持续到今年冬天,大家都知道,每过一个十年都会比前一个十年天气更加温暖。可能这种逐渐变冷的天气,会让一些已经适应了温暖的人不适应。

但是这种确实必然的,如果我们一直处在非常温暖的环境当中,那我们的地球将会面临。非常严重的危险。一些植被只能在寒冷中生存,如果气温变得越来越暖,娜娜那些准备有可能就会濒临灭绝。还有我们国家像北极熊这样的生物。北京我起了这样的生活,他们就是生活在寒冷的环境当中,如果环境逐渐变暖,那么事故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呢。二氧化碳让全球变暖,导致我国现在可能出现一种温室效应。但是拉尼娜现象指出,今年的冬天可能在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的时候异常寒冷。逐渐变冷的天气可能也会对人的对我们的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已经持续了连续几个月温暖的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么冷的天气来临呢?

今年冬季或出现极端天气,双拉尼娜年已确定,对我国将会有何影响?

引言:今天冬天可能会出现极端天气,拉尼娜现象已经被确定,对于我国气候是有一定影响的,首先冬季气温下滑的概率明显较高。从今年的交易量上来看,南旱北涝的情况十分明显,北方降雨量明显增多,部分地区还遭遇到水涝的影响,在今年郑州山西等地就创下了降雨量的新高。不过因为全球变暖的情况,拉尼娜现象也有可能有变化,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之后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拉尼娜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女小女孩的意思,拉尼娜现象主要指的是在赤道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出现异常的大范围偏冷,持续时间和强度都比较长的冷水现象,它和海水水面温度持续高于的厄尔尼诺被认定为是有可能导致全球异常的气候的主要原因。但是拉尼娜的影响不如厄尔尼诺明显,一般是让我们国家的冬天变得冷一些,夏天变得更热一些。

二、天气冷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一定要健康饮食,增加营养,平时要多喝水,补充维生素以及蛋白质,也要积极参加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这样才能够增强抵抗力,避免生病,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如果遇到不适的情况应该早些就医;平时在室内也要注意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还要注意是避免到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对一些病菌的吸入;饮食上,也要注意卫生干净。.

三、怎么保护蔬菜不受冻

因为天气偏冷今年就会引来极端天气,所以对于一些气温比较低的地区,像瓜果类蔬菜会比较容易受冻,像这类的要做好田间管理。平时对于蔬菜也一样,及时增温保温。像一些降雨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对一些田块进行搭棚避雨,可以有效的减少田间耐苗的发生,平时也要做好设施大棚的保温工作。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意思?对我国2020年有什么影响?

2020年比往年冷的都要早,在十一国庆期间温度就开始下降至10度左右,北方有的地区甚至下起了雪。网络上都在传言将会迎来60年以来最冷的寒冬,在众多信息中,有不少人提到了“拉尼娜效应”。那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意思?对我国2020年有什么影响呢??

一、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意思?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拉尼娜是是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二、拉尼娜对我国2020年有什么影响?

1.影响一:低温

今年的拉尼娜现象显然不会想2008年时那么猛烈,但是也会带来一些气候影响,专家预测,非洲南部、北美中部的降雨量会低于往年,而南亚、东南亚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的降雨量会多于平时。

2.影响二:台风增多

对于中国地区,除了气温降低之外,最明显的影响可能是台风数量会变多,不过出现“寒冬”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

而由于拉尼娜效应的影响,大气流动更加频繁,东北部地区出现大幅降温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拉尼娜每次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将会是“寒冬”,需要更进一步的综合判定。

三、农业种植如何应对拉尼娜现象?

1.覆盖薄膜

温室大棚入冬后要覆盖草苫,为了防治雨雪沾湿草苫,可以在上面覆盖一层就薄膜。

2.挖防寒沟

深挖40-50厘米的防寒沟,填入杂草、马粪等保温材料,能够保证棚内的温度。

3.保温措施

比如取暖机、增温块等,在温度极低的情况下,及时点燃增温块可以提高棚内温度,尤其是冬季夜间温度较低,可以适当提升棚内温度。

虽然拉尼娜效应有可能带来强降温,但是只要我们做好了充分的防范措施,那么就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甚至能够不受天气的影响,正常越冬、收获。

中央气象台宣布1月还有冷空气,造成这种极端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中央气象台已经在降水预报中指出,在一月份我国有大范围雨雪天气,从降水预报图上看,下雨(下雪)的范围特别大,覆盖了长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不仅范围大,而且强度也大,已经出现了大片25毫米(大雨)级别的颜色;别看广东不下,实际上雨带南压,广东也得下。因此,这很有可能是今年冬天最强的一次雨雪和湿冷。

这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是东亚环流调整导致的。前面一个月,因为长期的“西高东低”形势,蒙古高原的干冷空气不断南下扫遍整个中东部,让湿润的空气根本没法在我国上岸,那当然没法下雨和下雪了。接下来,“西高东低”要调整为“西低冬高”,冷湿空气、暖湿空气都将进入我国并打架,而且冷湿、暖湿都比较强,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雨雪预报。

所以,这大范围雨雪、大范围湿冷基本上是没跑了。但你说的“江南下大雪”还有疑问。众所周知,下雪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水汽足--这一点1月上旬完全满足;第二个是足够冷,高空1000米以上都得低于-2度,要不然水汽冻不住,形成不了雪花,也就下不了雪了。按照目前的形势,冷空气是会南下到江南,但1000米高空-2度线可能正好在长江边,大雪南下到江南还是比较困难,更大可能是长江沿线雨夹雪,大雪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也就是陕西-河南,以及湖北、安徽和江苏的北部。

当然,不管雪下到哪里,1月这场雨雪肯定会带来湿冷,影响交通,还请大家提前准备好。其次,世界各地气候具有差异性,我国近期气温偏低有其特殊性,是局部天气特征,而世界上其它国家还有天气偏暖现象,还不能说明我国近期气温偏低就否定世界气象组织的预测。

第三,我国冬季气候比较特殊,受西伯利亚冷寒流影响非常典型,往往一次寒潮南下,给东亚大部分国家带来寒冷天气,寒潮次数增多,还会造成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冷冬。所以以东亚气候表现并不能反映全球气候就是冷冬。 全球冷暖冬,是指全球冬季平均气温。全球气候偏暖将成为全球最暖的三个年份之一,是指全球年平均气温。

第四,冬季气温统计是指12月、1月、2月三个月平均气温,目前刚刚进入冬季,今天才是12月11日,近20天的冷还不能代表整个冬季的天气,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还有可能出现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的概率,总体上分析这个概率还是偏低的。

其实,真正的冷还没有到来,数九寒天隆冬季节才是一年最冷时刻,气候是非常复杂的,受影响因素非常多。国家气候中心对今冬全国气候趋势预测联合会商,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1月或有大范围强低温雨雪过程,这个判断还是非常合乎今冬的客观实际,大概率出现气温偏低,这与世界气象组织今年气候偏暖并不矛盾,今冬天气有可能出现我国与世界不同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