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跪求~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演讲稿
2.我国古代还有哪些发明
3.地震知识
4.地震的震级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急求,跪求~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演讲稿
1.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情牵十几亿人的视线,强震抗灾中,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些身影我们难以忘记亲临一线的总理。哪里有灾难,总能看到的身影,仿佛44小时后又回到冻灾现场的总理话音仍在耳畔,却又已奔赴强震灾区,一线指挥。有网友说难以忘怀这个花甲老人的身影,在他身上,肩负的是人民的重托,肩负的是大国责任。
我们的子弟兵。危急时刻,都会有子弟兵迎难而上,"官兵徒步前行"牵动人心,有网友留言说"我们的战士们,请你们快一点抵达灾区。"这一份急切中,又有着多少的温情和期待。子弟兵一线抗灾,让我们看到坚忍不拔的前行,看到与死神之间进行的不屈较量。
广大的医护人员。5月12号是护士节,然而地震给这个本来应该温暖的节日带来了颤抖,白衣天使们恪尽职守,抢救伤员,是在用危难面前的救死扶伤来捍卫自己的职业操守。
生命的色彩,在地震中不仅仅有"天使白"和"橄榄绿",还能看到--自发投入救援的乡亲。我们看到当房屋倒塌时,当孩子被压在倒塌的教学楼下,乡亲们自发投入了救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复杂动机,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想的可能只有两个字"救人",朴素的东西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献血的大学生和群众。"也许,我献的血就能救一个人",中国那句老话"患难见真情"似乎总能应验并能深切的让人感到温暖和隽永,新闻联播中那一张张青春和无私的面孔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献出爱心的每一个人、各个战线上奋战的每一个人......正是这样的众志成城,才能让我们与死神的较量中,跑赢时间。
"不忍心看那些"、"真希望伤亡人数那个数字不要再变了"。其实这几天,我们这群"离新闻事实最近"的人,在新闻战线抗震之时,也在饱尝艰辛,带着牵挂、揪心、痛苦,紧张工作,或许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大家能少一分牵挂、揪心、痛苦......
2.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感恩的心——有感于5.12汶川地震一周年
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的这一个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个时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一场8.0级的强烈地震,突然袭击了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全川,摇撼全国,在瞬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 遭受的伤亡最重的自然灾害,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
13亿中华儿女在这一刻为战胜巨大的灾难而握紧拳头,凝聚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全体动员。在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我们悲痛着、牵挂着、同时我们又感动着、振奋着、自豪着。党和国家***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他们穿行在灾区,决策在前线,英明指挥,鼓舞斗志,领导全党全军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不屈不挠;那些忘我救援的人们,激励着经历灾难的人。他们用生命挽救生命,用顽强回报顽强,用泪水抚慰泪水,用爱心书写爱心;“大灾有大爱”的呐喊激荡着每个人的心胸。同胞有难,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志愿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13亿中国人顷刻间汇聚起巨大爱的暖流,给受灾的亲人们以莫大的慰籍。
这就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于我们心底的真爱。
说到爱,下面的这个故事,可以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大爱的图像。
5月13号,救援人员在一片废墟瓦砾中发现了一名遇难者,当救援人员确认她已经停止心跳以后,余震又开始了,救援人员不得不迅速撤离了救援现场,就在这个时候,救援队的队长以特有的职业敏感又回到了那片废墟中。因为他看到:一名妇女双膝跪地,上身呈匍匐状,他确认这样的姿势一定有特殊的含义,于是又一次仔细的观察,这时候才发现这名妇女的身下,紧紧地护着一个才三、四个月大的婴儿。经过努力,婴儿得救了。因为母亲的呵护,这个婴儿毫发未损,在给孩子检查的时候,发现在他的襁褓当中,有一个手机,上面有一封没有发出的短信。信是这样写的:孩子,如果你能幸免于难的话,你要记住:妈妈爱你。
今天我想告诉我们所有的人,也让我们给这位母亲发一封短信,如果天堂能够收到的话,我想告诉她: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像她一样,爱她的孩子。
我想听了这个故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但是我也想到了许多网友的留言:不哭、不哭、祖国母亲不哭,灾区人民不哭,就让我们一同努力,让这个因为爱而幸存的生命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健康成长。
死者已如此之坚强,生者更要好好活下去。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佳明,因为家乡受灾,从海外回到了国内,但母亲却不让他回家,他的妈妈说:不准回来,你要回来的话,你吃的那顿饭,喝的那瓶水,也许就可以救另外一个人。他的母亲现在每天都在家里一笼一笼的蒸馒头,送给有需要的人。李佳明的回答是:妈,我不回来,我留在台里,继续报道。同时他也借央视的赈灾晚会告诉全国人民:四川人不服输,四川人懂感恩。
是啊,我们应该感恩,感恩于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震灾;我们应该感恩,感恩于祖国如此强大,让我们在灾难面前有一个强大的支柱;我们应该感恩,感恩于我们还能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能活着,还有什么痛苦挫折不能承受。
在大灾大难面前尚且需要感恩,感恩灾难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坚强和团结。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对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铭记,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生活在XX小学——这样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大家庭里,更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学习,对待老师,对待同学,我们感恩,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因为我们经历了灾难倍感生命的可贵;只因为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同呼吸共患难,我们是朋友,更是血脉相连的同胞。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向世界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是全国哀悼日!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同时决定,今天下午2点28分起,全国人民同时向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北京奥组委也决定,在此期间,奥运圣火在境内的传递活动暂停。
在本次地震之前,中国政府从未使用过这一规定;共和国的历史上,为一场灾难举国下半旗致哀,是第一次!我们的心情十分复杂,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
今天,从长江,到黄河;从喜马拉雅山到泰山之巅,许许多多哀悼的人们,眼眶里将会噙满泪珠。
为遇难者默哀,是对逝者的尊重与祈祷!是人类朴实人性的一种光芒!也是为幸存者祈福!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荣耀与灾难交辉的一年,冰雪让我们的背后还有一丝凉意,奥运的的光环正向我们走来,就在这个时候,5月12日,一场超过八级的特大地震,将全中国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汶川。
这惨痛的灾难,使国人噙满泪水。然后,眺望神州大地,我们又看见一股伟大的力量在升腾!人们都在谈论着灾情,关心着那里的灾民的命运。一时间,各族人民凝聚起来,行动起来,支援灾区。
我们学校的老师与同学,也表现出极大有爱心与热情!大家均都在第一时间内,把捐款集中起来,交到团委、工会、党支部。仅半天时间,捐款迅速到位。
本次捐款活动,共收到捐款七万多元。其中教师是2万多元,各班学生捐款五万多元,现在,第一批捐款已经通过社会事业处统一寄往江苏省红十字会。送向灾区人民的手中。
其实,在学校还没有正式组织捐款活动前,就有许多同学与教师,焦急地打听捐款的方式途径,有同学与老师,已经将钱送到团委、工会、党支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爱心与情谊!
有好多捐款的同学,家中并不宽裕,家中甚至是低保户或生活费也是借来的;许多同学将本用于过生日的钱、聚会活动的零用钱或有限的伙食费悄悄地捐了出来。
这次捐款活动,体现了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更体现了我们全体师生高度的责任感与凝集力!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着无私的大爱!
我们欣喜的看到,全国的同胞都已经行动起来,为抗震救灾做出贡献。
过去的一百多个小时里,我们看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看到了赈灾捐助排行榜上那不断更新的数字,看到了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们的一双双充满温暖的援手,看到了国际友人一笔又一笔的捐助,看到了一颗颗滚烫的中国心,看到了全世界几十亿的关切目光。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是全国哀悼日!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同时决定,今天下午2点28分起,全国人民同时向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北京奥组委也决定,在此期间,奥运圣火在境内的传递活动暂停。
在本次地震之前,中国政府从未使用过这一规定;共和国的历史上,为一场灾难举国下半旗致哀,是第一次!我们的心情十分复杂,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
今天,从长江,到黄河;从喜马拉雅山到泰山之巅,许许多多哀悼的人们,眼眶里将会噙满泪珠。
为遇难者默哀,是对逝者的尊重与祈祷!是人类朴实人性的一种光芒!也是为幸存者祈福!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荣耀与灾难交辉的一年,冰雪让我们的背后还有一丝凉意,奥运的的光环正向我们走来,就在这个时候,5月12日,一场超过八级的特大地震,将全中国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汶川。
这惨痛的灾难,使国人噙满泪水。然后,眺望神州大地,我们又看见一股伟大的力量在升腾!人们都在谈论着灾情,关心着那里的灾民的命运。一时间,各族人民凝聚起来,行动起来,支援灾区。
我们学校的老师与同学,也表现出极大有爱心与热情!大家均都在第一时间内,把捐款集中起来,交到团委、工会、党支部。仅半天时间,捐款迅速到位。
本次捐款活动,共收到捐款七万多元。其中教师是2万多元,各班学生捐款五万多元,现在,第一批捐款已经通过社会事业处统一寄往江苏省红十字会。送向灾区人民的手中。
其实,在学校还没有正式组织捐款活动前,就有许多同学与教师,焦急地打听捐款的方式途径,有同学与老师,已经将钱送到团委、工会、党支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爱心与情谊!
有好多捐款的同学,家中并不宽裕,家中甚至是低保户或生活费也是借来的;许多同学将本用于过生日的钱、聚会活动的零用钱或有限的伙食费悄悄地捐了出来。
这次捐款活动,体现了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更体现了我们全体师生高度的责任感与凝集力!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着无私的大爱!
我们欣喜的看到,全国的同胞都已经行动起来,为抗震救灾做出贡献。
过去的一百多个小时里,我们看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看到了赈灾捐助排行榜上那不断更新的数字,看到了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们的一双双充满温暖的援手,看到了国际友人一笔又一笔的捐助,看到了一颗颗滚烫的中国心,看到了全世界几十亿的关切目光。
3.
我国古代还有哪些发明
孔明灯、龙骨水车、地动仪、纸、铁犁等。
1、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
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相传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孔明灯。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2、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亦称“翻车”、“踏车”、“水车”,省称“龙骨”。汉族历史上的灌溉农具,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这种提水设施历史悠久。因为其形状犹如龙骨,故名“龙骨水车”。
其结构是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轮轴一。另一端有小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
后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动力的水转龙骨车,利用牛拉使齿轮转动的牛拉翻车。以及利用风力转动的风转翻车。广东等地用手摇的较轻便,施于田间水沟,称“手摇拔车”。
3、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
当时在京师(洛阳)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
没过几天,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有人快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但由于历史久远张衡地动仪已经失传,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记载。
4、纸
纸,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纸是书写、印刷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包装、卫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纸、复写纸、卫生纸、面纸等等。纤维无规则交叉排列的纸发明源于中国。
最早的纸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了纸,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华夏殷商时期,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浆纸。
5、铁犁
铁犁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和河南辉县都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铁犁铧。铁犁铧的发明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汉代的农具铁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当铁犁在17世纪传入荷兰以后,引发了欧洲的农业革命。
百度百科——孔明灯
百度百科——龙骨水车
百度百科——纸
百度百科——铁犁
百度百科——地动仪
地震知识
一、地震知识
1.什么是地震?
我们常说的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2. 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 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3.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4.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5.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
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6.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发震时刻、地点和震级。
7.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8.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9.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10.什么是震级?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1.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按震级大小分: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12.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多少级?
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13.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4.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15.何谓等烈度线?等烈度线图的作用何在?
等烈度线是地面上各相同烈度点的连线。等烈度线图绘出了地震影响的总轮廓,为我们进行震灾快速评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6.什么叫地震序列?什么叫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2)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3)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1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
18.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那几次?
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976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19.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验震器)是谁发明的?用于何年?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2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20.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
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成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197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21个,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1990年大同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21. 地震横波与纵波有何区别?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 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22.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23.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24.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25.什么叫“南北地震带”?
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 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二、地震预报知识
1.何谓地震前兆?常见的前兆现象有哪些?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2. 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 应当排除哪些干扰?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水(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3.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
不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4.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
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 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另外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 人们观察错觉等都可能被认为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假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
5.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仅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6.什么叫做地震中长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报?
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个月内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的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合称中长期预报。对某地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短期预报。对某地几天以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临震预报。年度地震趋势预报是由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专家对下一个年度国内可能发生大震的地点所做的一年尺度或稍长时间的趋势性预测。
7.目前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哪四个?
中国、日本、美国、原苏联。
8.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
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而且与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在观测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在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在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我国频繁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为我国地震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实验预报的实践机会。在70年代中期,我国曾成功预报过辽宁海城7.3级地震等破坏性地震。9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过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中6.3、6.4级等地震,1998年11月云南丽江宁蒗县6.2级等4次5级以上地震,1999年12月29日辽宁岫岩枣海城5.6级地震等一系列成功的短临预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总体而言,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处在世界先进行列。
三、地震灾害知识
1.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7.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
火灾。
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
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
9.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次生灾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10.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何时何地?
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的水灾。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11.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
(2)震中距离;
(3)震区人口密度;
(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发震季节和时间;
(6)有无地震预报;
(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8)抢救速度。
1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
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13.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高。(板内地震是指板块内部发生的地震)
四、地震自救互救知识与我国防震减灾政策
1.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2.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3.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 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当大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4.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在室外,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山坡上注意滚石,同时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5.地震发生时,在工作岗位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藏在办公桌下,震后从楼梯迅速撤离;正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然后迅速撤到安全处。对于特殊的部门(如电厂、煤气厂、钢厂、核反应堆等)按专门操作程序运作。
6.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公共场所,影剧院、体育馆的演出或比赛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震后有秩序地组织观众分路疏散;正在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慌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空旷安全处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时,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地震的震级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一、地震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
答: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
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
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灾害。
2、什么是地震三要素?
答: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地震
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地震的大小用震
级M来表示。
3、何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答: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略微有点扁的圆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球上每
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中的特殊部位,我们把地球内部发生
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
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叫震中。实际上震中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h≤70公里)、中源
地震(h=70~100公里)和深源地震(h >300公里)。
4、何谓地震震级?
答: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
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一次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万吨**炸药(TNT)
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震级相差1.0级,能量相差30倍。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
5、什么是里氏震级?
答: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
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
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如果用地震面波计算震级,则用MS表示;如果用地震体
波计算震级,则用ML表示。在60年代,里克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地震学权威。里克特很善于
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热心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的问题,因此里氏震级这一术语很快成了
衡量地震大小的人人皆知的术语。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1960年智利大
地震)。
6、什么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怎样制订的?
答:地震烈度是地震时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现象,如
人们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现象的改观等方面来判断。当然,也可
通过仪器的微观记录进行有关计算得出绝对的烈度。地震烈度与地震大小,震源深度,震中
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一次地震的烈度根据各地遭受破坏和影响不同而不同。
我国把烈度分为十二度。它的内容大致如下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摘选
烈度
人的感觉
对建筑物影响
其它现象
一
无感
二
室内个别静止的人有感
三
室内个别静止的人有感
门、窗轻微作响
悬挂物微动
四
室内多数人感觉,室外少数人感觉,少数人惊醒
门、窗作响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五
室内普遍有感,室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惊醒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用,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
不稳的器物翻倒
六
惊慌失措、仓惶出逃。
损坏枣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河岸和松散土上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
七
大多数人仓惶出逃。
轻度破坏枣局部破坏、开裂,但不妨碍使用。
河崖出现坍方,喷砂冒水现象,松软土裂缝较多,砖烟囱中等破坏。
八
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中等破坏枣结构受损,需要修理
干硬土上有裂缝,大多数烟囱严重破坏
九
坐立不稳,行走的人可能摔跤。
严重破坏枣墙体龟裂,局部倒塌修复困难。
多处出现裂缝,滑坡坍方常见,砖烟囱倒塌
十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出几尺远、有抛起感。
倒塌枣大部倒塌,不堪修复
山崩地裂出现,拱桥破坏,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塌
十一
毁灭
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拱桥毁坏。
十二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7、地震烈度的划分有什么用处?
答:烈度的用处,除了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
面,那就是根据活动构造带的特点和历史上地震活动的情况,对地震区域进行烈度划分,以
供计算一个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编成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危
险区划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对一个地区内的地震烈度分布情况,如能搞得比较清
楚,就可能对地震区工业布局的合理规划,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有利的
根据。避免或减少地震时的损失。
8、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谁发明的?
答: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他于公元132年发
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枣候风地动仪。曾记录了公元138年3月1日发生在
离现今河南洛阳千里之外的甘肃陇西地震。近代的地震仪在1880年才制成,它的原理和张衡
的候风地动仪基本相似,但是时间却晚了一千七百多年。地震仪发展很快,有各种类型,灵
敏度很高,并已实现了无线遥测、数字化记录等。
9、地震分哪几类?哪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答: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
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
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
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
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
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特别是构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10、什么叫构造地震?
答: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当力的作用使地壳或更深部位的岩石产生变形、断
裂和滑动时,常常伴随着地震发生,这类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天然地震中最常见,灾害性最大的一类。它占地震总数的90%,而且震级强度
大。目前已记录到的最大构造地震震级为8.9级(智利,1960年5月22日)。另外,构造地震
的分布与最新世界活动的构造带一致。
11、世界上哪些地方的地震多?
答:世界上地震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地带。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
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世界上绝大部分地震
发生于这一带。这些地震释放出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76%。
二是喜马拉雅枣地中海地震带。包括印度尼西亚西部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
区,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一带,地震很多也很强烈,它们释放出来
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22%。我国正好介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所以是一个多地
震的国家。
12、我国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答:地震发生较多并比较强烈的地带,称为地震带。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划
分,我国大致可分为二十三个地震带(如图示),它们分别是:一、郯城枣庐江带,即从安
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2、燕山带。3、山西带。4、渭河平原带。5、银川带。6、
六盘山带。7、滇东带。8、西藏察隅带。10、东南沿海带。11、河北平原带。12、河西走廊
带。13、天水枣兰州带。14、武都枣马边带。15、康定枣甘孜带。16、安宁河谷带。17、腾
冲枣澜沧带。18、台湾西部带。19、台湾东部带。20、滇西带。21、塔里木南缘带。22、南
天山带。23、北天山带。
13、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性?
答: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地震活动周期性和重复性。
地震活动周期包含平静和活跃两个阶段。由于各个地区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地震活动周期长
短是不同的。我国东部地震活动周期普遍比西部长(台湾除外),东部一个周期大约300年
左右,西部为100枣200年左右,台湾为几十年。总的看来板块边缘地震活动周期较短,板块
内部地震活动周期较长。在一个地震周期中还可进一步划分出时间更短的周期,我们称为地
震幕,是否还有更长的周期,由于历史地震记录时间太短,目前尚难确定。
地震重复性是指地震原地重复发生的现象。一般说来地震越大,重复时间越长;震级越小,
重复时间越短。但不同地震区、带,由于构造活动强弱差异,同一震级地震的重复时间的长
短也是不一样的。据统计,6级地震重复时间可从几十年到几百年,7级以上地震的重复时间
多在千年以上乃至几千年。
14、什么叫地震迁移?
答:地震迁移是指强震按一定的时间、空间规律相继发生的现象。它们是在统一的区域应力
场中,各应力集中点变迁的规律。地震迁移的时空尺度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以沿着一条
断裂带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如祁连山地震带由东南向西北发生1920年海原
8.5级地震、1927年的古浪8级地震和1932年的昌马7.5级地震);也可在一个地震区内,以
地震带为迁移单元,在几百年内完成一个迁移过程(如华北地震区1484-1732年强震主要发
生在山西带上,而1815-1976年强震由西向东迁移到华北平原地震带上);此外还有地震沿
纬度作更长距离的迁移。
地震活动有规律地迁移仅仅是地震活动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地震活动没有显示出规则
的迁移过程。
15、远震、近震、地方震是怎样划分的?
答:远震、近震、地方震是根据地震台站至震中的距离远近来划分的。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
的地震叫远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叫近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地震
叫地方震。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域、营口一带发生的7.3级地震,对于辽南金县地震观测站
算地方震,对于北京地震观测站算近震,而对于新疆地震观测站就算远震了。这是指同一地
震对不同的地震台站而言,至于同一个地震台站对不同地区的地震,道理也是一样的。
16、为什么地震海啸对有些地方威胁大?
答:因为象日本、智利这种地方,本身就是容易发生地震海啸的场所,距离近,当然受到的
威胁就大,特别是它们濒临着很深的海沟,离陆地不远的地方海水就已很深,海啸可以在还
保持着很大的能量时就扑上岸。如果岸边有宽阔的大陆架就不一样,这时海浪在前进的路
上,会因与海底磨擦而失去不少能量,海边的岛屿、暗礁也起着防波堤的作用。等到它冲到
岸边时已成强弩之末,不能造成什么危害了。我国沿海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尽管1960年智利
大地震造成的海啸很大,对菲律宾乃至日本这些地方都造成了灾害,但对我国却没有什么影
响。
17、火山活动是怎样造成地震的?
答:世界上有些地震是火山活动造成的,人们称这种地震为火山地震。它约占地震总量的
7%。
火山爆发就象在地下进行爆破一样,当然会使大地产生震动,规模间或也有大的。因为有的
火山爆发所拥有的能量,和一次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差不多,甚至超过,它所能造成的震动
也是不小的。如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具有的能量达到4.6×1025尔格,产生的震动则相
当于一个6.7级地震。
火山爆发前后也有地震发生。因为在火山爆发前,大量岩浆已在那里的地壳中聚集膨胀,既
可以使岩层产生新的断裂,又可以促使那些原有的断裂再次发生变动,所以一般都有地震发
生。当然地震也就成了火山快要爆发的信号。在火山爆发后,大量岩浆迅速喷出地表,地下
深处的岩浆来不及补充,于是留下空间,那里的岩层就会塌陷,产生断裂,造成一些规模很
小的地震。
18、一次中强地震的影响面积有多大?
答:一般来说,一次中强地震的影响面积如下:(1)5.0-5.4级地震,震中烈度多为六度,其
面积小于500平方公里。(2)5.5-5.9级地震,震中烈度多为七度,其面积不超过200平方公
里;六度区面积也只有数百平方公里。(3)6.0-6.4级地震,震中烈度多数为八度,其面积几
十平方公里;七度区不超过200平方公里,六度区数百平方公里,如震中烈度为七度,则与5.5-
5.9级地震结果相同。(4)6.5-6.9地震,震中烈度一半为八度,结果与6.0-6.4级地震一样;另
一半为九度,其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八度区不超过500平方公里,七度区则在1500平方公里
以内。
19、一次中强地震能造成多大的人员伤亡?
答:统计表明,一次中强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大概如下:(1)5.0-5.9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者
占24%。而仅引起人员死亡的地震更少,只占11.5%。一次5级多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为117人,
而死亡29人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夜间。
(2)6.0-6.9级地震有43%造成人员伤亡,而只有人员死亡仅占35%,一次地震死亡人
数最多为600人。
20、一次5级左右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如何?
答:一次5级左右(4.6?/FONT>5.4级)地震震中烈度以六度为主,对建筑物的破坏为:Ⅰ类
房屋许多损坏,少数破坏,个别倾倒。Ⅱ、Ⅲ类房屋许多轻微损坏。Ⅳ类房屋损坏。牌坊及
砖、石塔和院墙有轻微破坏。
〔注〕
(1)房屋类型
Ⅰ类:简陋棚舍,土坯、卵、毛石砌垒,顶一类粗制房屋。
Ⅱ类:一般夯土或坯、卵、毛石砌筑的低级施工的民房和老朽木架房屋。
Ⅲ类:木架建筑(如宫、庙、城楼等)及新式砖石房屋。
(2)一般建筑物破坏程度
轻微损坏:灰泥散落,墙壁表面有细小裂纹或小块剥落,偶有安置不牢的附着物滑落。
损坏:墙体有小裂缝,接合处裂缝大些,个别有局部崩塌;木架偶有点拨榫,烟囱顶部扭
伤。
破坏:墙体大缝,个别部分倒塌,木架拨榫,柱脚移动,部分屋顶破坏,烟囱倒下。
倾倒:建筑物的全部或大部墙壁楼板和屋顶倒塌,或屋顶移动,墙变形、倒塌,木架显著歪
斜,构件折断。
(3)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包括填充墙)房屋的破坏等级。
基本完好:框架柱、梁基本完好,个别墙体或局部有细小裂缝。不经修理,仍可使用。
轻微损坏:个别框架柱、梁轻微裂缝,部分墙体明显裂缝;出屋面小建筑明显损坏,稍加修
理即可使用。
中等破坏:部分框架柱轻微裂缝或个别柱明显裂缝;个别墙体严重裂缝或局部酥碎,经大修
后可继续使用。
严重破坏:部分框架柱、主筋压屈,混凝土酥碎、崩落,部分楼层倒塌,不易修复。
倒塌:房屋框架残留部分不足50%,必须重建。
21、一次6级左右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如何?
答:5.5?/FONT>5.9级地震的震中烈度以七度为主,建筑物破坏现象为:Ⅰ类房屋大多数损
坏,少数倾倒。Ⅱ类房屋多数损坏,少数破坏。Ⅲ类房屋大多数轻微损坏,许多损坏。不很
坚固的院墙少数破坏,可能有些倒塌。牌坊、砖石砌塔和工厂烟囱可能损坏。
6.0-6.4级地震的震中烈度以八度为主,对建筑物造成如下破坏:Ⅰ类房屋大多数破坏,许多倾
倒。Ⅱ类房屋许多破坏,少数倾倒。Ⅲ类房屋大多数损坏,少数破坏(可能有倾倒的)。院墙
破坏,局部倒塌。石碑等多移转或倒下。个别地下管道接口处遭到破坏。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由于地基类别、房屋抗震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诸多因素的差别,
目前对一个地震烈度八度的地震会造成什么程度的破坏,尚无一个统一标准可以借鉴,因
此,据1975年辽宁海域7.3级地震时,营口市遭受地震烈度八度的破坏的调查结果表明,基
本完好占50%,轻微损坏占17%,中等破坏占33%。
22、一次7级左右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如何?
答:6.5?.9级地震的震中烈度为八度和九度,如按九度考虑,建筑物遭到的破坏为:Ⅰ类房
屋大多数倾倒。Ⅱ类房屋许多倾倒。Ⅲ类房屋许多破坏,少数倾倒。院墙大部倾倒,较坚固
的亦局部倒塌。牌坊、塔及工厂烟囱多破坏甚至倾倒。石碑等多翻倒。地下管道有些破裂。
7.0?.4级地震的震中烈度一般为九度,个别可达十度。九度的破坏如上述。十度对建筑物破
坏很大,Ⅲ类房屋许多倾倒。铁轨轻度弯曲,地下管道破裂。
23、我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是哪次地震?
答:我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是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的8.5级
大地震,震中烈度为十二度,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6.5°,东经105.7°。这次地
震波及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
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个省、市、自治区。有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
24、为什么要搞好地震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
答:地震,地震预报及其防灾减灾具有强烈的社会性,而当前对地震这种现象在社会舆论中
常常是神秘而模糊的。目前在科学技术上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情况下,公众尚很难理解地
震预报的艰巨性、复杂性,往往将震后总结误认为震前预报或将内部争论意见流传到社会上
去引起社会混乱;绝大多数公众或部分领导部门尚不知道震前、震时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才能
对防震减灾作出贡献。而目前有关地震书刊大多都是专业性很强、公众很难理解的专家语言
和概念。因此,要想使社会各阶层、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觉地对地震、地震预报和避震减灾
采取正确的社会行动,就必须大力搞好地震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工作,以使掌握了地震知识的
民众,及时识别宏观异常并及时报告;增强地震监测能力和抗御地震的自觉性;同时由于有
了地震知识,可使广大民众增强对地震谣言、误传的识别和抵制能力,大大地减少无震损
失;另一方面,地震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可以使各级领导者既懂得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又掌握
一定的地震对策知识,这样就能在震前从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均有所准备,震后能迅速
实施救灾对策,减轻损失。地震知识的普及与宣传还可以吸引社会上致力于人类公益事业发
展的有志之士投身于地震行列,促进地震科技发展。因此,地震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是一项带
有战略性的、经常性的工作,搞好这项工作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25、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哪一次?
答: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26、广东省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是哪次?
答:1918年2月13日南澳7.3级地震。
27、自有记载以来,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发生在哪里?
答: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
为6.1级。
28、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广东省影响较大的地震有哪些?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广东省影响较大的地震有:1962年广东河源新丰江6.1级地震、1969
年广东阳江6.4级地震、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1994年和1995年北部湾6.1和6.2级地
震。
29、我国自建最早的地震台和遥测台网分别在哪里?
答:1930年我国第一个自建地震台枣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
成,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停止观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
30、地震有前兆吗?
答: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
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
(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
(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
(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
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
降常与降雨、干旱、人为抽水和灌溉有关。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
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
这些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31、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注意哪些干扰?
答: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及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
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雨、干旱、河水涨落、台
风、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32、地震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
答: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泥鳅、金鱼、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
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漩、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
肚朝天,甚至死亡。
33、哪些地面动物在地震前有异常反应?异常表现形式如何?
答:地震前,兔、猫、鸡、狗、羊、猪及牛、马、驴等大牲畜均有异常反应,大致有狂躁型
和忧郁型两种。前者表现为狂吠、嗅地、扒地、乱咬、乱跑、乱闹,警犬不听指令,猪羊和
大牲畜不进圈、不吃东西、闹圈,有的挣脱缰绳逃跑;后者表现为呆滞、不吃食,猫则惊恐
外逃,乱抓乱闹,有的叼着小猫搬家,有的震前跑失,震后又回来。
34、什么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
要素是指所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35、什么叫做地震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测?
答:(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2)地震
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3)地震短期
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4)临震预报,是指对10
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5)年度地震趋势预测是由中国地震局每
年组织专家对下一个年度国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点所作的趋势性预测。
36、地震预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地震预报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地震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二是地震多发生在地下
深处,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三是强地震(尤其7级以上大地
震)发生较少,因此预报实践机会少。
37、目前我国地震预报处于什么水平?
答: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状况,大体可以这样概括:对地震孕育发生原理、规律有所
了解,但远没有完全认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
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以年为度量的中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以天为度量的短临预报
的成功还只限于极少数特殊类型的地震。
38、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哪次?
答: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
界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39、为什么1966年被称为中国地震预报的里程碑?
答: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在河北省邢台地区先后发生6.8级和7.2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
损失。总理几次亲赴地震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并且广泛听取地震学家和各方面
专家的意见,向地震工作者发出要搞地震预报的伟大号召。因此,1966年被称为中国地震预
报的里程碑。
40、如何判断地震谣言和误传?
答:(1)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的传说,如某地要沉为大海等这些没有科学根据的“地
震信息”纯属地震谣言。
(2)传说某外国机构或某专家权威人士提出的“预报意见”,这种通过非正规渠道,不符
合国家关于地震预报规定的信息不可相信。
(3)传说地震震级很大(8级、12级等)或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十分具体(如某日、某
时、某区、某村或几点几级等),这种脱离科学实际、脱离当前预报水平的信息都应视为谣
言或误传。